免费咨询热线: 18910974517
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 编导戏文

2020编导艺考广播电视编导应试必备 《中国诗词大会》

编导戏文 2021-07-26 21:25:12

艺考培训班注意啦!在江苏编导统考之后就是校考的到来,电视节目分析是广播电视编导校考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考察形式。本期小编带来的是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分析。

电视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媒体形式,在观众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诗词大会》是由央视科教频道自主制作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希望通过参赛选手的比拼,带动全民重温那些经典的古诗词,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了解古人的智慧,体会古人对美的欣赏,从而启迪观众心灵。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大反响。笔者将以《中国诗词大会》为样本,从内容选择、形式构建、价值传达三个层面来探讨其创新特色,以期对当下电视文化益智节目的路径选择进行思考。

公民的人文素养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以及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电视作为大众媒体, 更有责任对优秀的人文知识进行传播。一个节目长久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内容创新,《中国诗词大会》把多样化的诗词题材作为内容诉求,关注古人和现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共同的情感寄托,实现了文学知识的持续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每一场比赛的开场,都会由“百人团”进行气势雄浑的开场诗词朗诵,为观众展示了一首首歌颂华夏儿女的壮丽篇章,朗诵的每一首诗词都包含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对大自然的钟情。现场的选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聆听这些诗词,加深了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中国诗词大会》所挑选的参赛者也是别具特色。这些参赛者年龄跨度非常大且来自各行各业,甚至还有一些外国朋友。除了来源广泛,参赛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中国古诗词抱有深厚的兴趣。节目通过展示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国家的参赛者对古诗词的热爱,体现了全民颂诗的美好愿景。

一档精彩的电视益智类节目不仅要“益智”,还要做到“引人注目”,这就需要节目拥有独属于自己的亮点。《中国诗词大会》的一个亮点是比赛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选手。例如节目第二季的冠军,是来自复旦附中的 00 后少女武亦姝,她不仅能够背诵大量诗词佳句,还对这些诗词的历史背景非常了解,她的出色表现一下子引起了电视机前观众的注意。而通过武亦姝典型形象的建构,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诗词大会》以及中国古代诗词文化,这对于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年轻人通过了解武亦姝的事例,树立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新的认识,激发了自身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喜爱。

当然,节目参赛选手选拔的形式也极具特色。每一个脱颖而出的选手都是“百人团”中答题正确率最高和答题速度最快的佼佼者。可以说,通过这种选拔方式,使每一个“百人团”中的选手都有机会大显身手。同时,选手在场上挑战失败回到“百人团”后,还有机会通过相同的方式再次脱颖而出。每一个参赛选手都会在参赛前通过吟诗等方式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而在其答题失败离场时,也可以吟诗一首,既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也可以传达其失败退场的心情。这种选拔选手和选手展示自己的方式可谓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创新,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

如今真人秀类节目火爆荧屏,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为了迎合受众喜好,开始进行快餐式制作, 如通过引进一些国外收视率较高的娱乐节目形式进行本土化改编,在形成自我特色后呈献给观众。面对这样的媒介环境,益智类节目大多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而被人冷落。为避免这种“文化失语”现象,就需要对节目进行合理的艺术重塑。《中国诗词大会》以古诗词阅读和欣赏为内核,功能设置上遵照综艺节目艺术化效果,非常巧妙地把选手答题、嘉宾讲解、主持人解说等多种元素融合,以轻松愉快的节目氛围展示古代诗词之美、传统文化之趣,提高了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可看性,创新了节目形态,增强了实际传播效果。

长期以来,益智类节目多给人一种古板、严肃的刻板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众对益智类节目的喜爱。然而,《中国诗词大会》在舞台布置上力求创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比赛现场除了场上的选手答题之外,场下的“百人团”选手也在同时分别进行答题。每一次答题结束,主持人都会统计“百人团”选手的错误率,而答错的“百人团”选手桌前会有 绚丽的灯光闪烁,主屏幕上也会有答错的人数统计,仿佛一位严肃的老师在黑板上不断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警示,督促其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要更加认真仔细。

节目的好坏与否,与主持人的主持功底有很大关系。一个优秀的主持人通过自己极具特色的主持风格不仅能够推动整个节目的发展,还能为节目的效果增添色彩。《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的文学功底深厚,呈现出一种温文尔雅、知性大气的形象特点。除了能够背诵不少名言警句之外,董卿还能时不时讲述一些关于这些诗歌的典故和背景知识,其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令观众倍感亲切,这对于节目效果的渲染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董卿亲切而又不失风趣的主持风格,不仅使得现场的“百人团”选手收获了知识,也增强了观众收看的兴趣。

《中国诗词大会》已制作播出两季,一共邀请了 4 位对于中国古代诗词具有非常深厚理论功底和研究基础的知名学者。比赛中,每一位参赛选手回答完题目之后,无论答对与否,都有学者对该首诗词进行讲解。在学者们的解释下,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仿佛跨越了时空界限, 置身于诗人们的身边,感受到他们写下诗句时的心情。许多观众正是通过该节目学到了许多中国古代传统的诗词文化知识,对于每首诗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喜爱上了中国的诗词文化。

满足受众对“理解优秀诗词文化”的心理诉求和现实需要,并非要一味迎合,而是需要建立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方式上进行恰当的引导。《中国诗词大会》注重对节目深度和广度的剖析,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为受众构建高质量的节目氛围,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节目导向下唤起受众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理解,从而在通俗化的氛围下,诠释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培养受众正确的人文观,传递人文正能量。

坚持以受众为本位作为其传播理念,以寓教于乐为其人文宗旨,《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的观众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以及不同国家受众的共识,营造出一种家庭仪式化的活动氛围,为受众提供了很好的交流体验。其次, 激发了受众对于古诗词文化的求知心理,使得受众从被动接受节目到主动寻求知识,真正做到了让公众热爱诗词、理解诗词并最终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凸显了电视传播所带来的文化价值空间。

《中国诗词大会》中所选取的诗词正面且积极,既有报效祖国、心怀天下的诗句,能够激发观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有诗人虽生活困苦却不坠青云之志的诗句,鼓励年轻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不畏苦难,勇往直前;还有一部分诗词描述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通过寄情于景,表达出对于美好事物或者情感的赞美之情。而受众通过了解此类诗歌,对诗中的情景有了更深的领会,熟悉了诗词所传达的人文精神。

《中国诗词大会》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通过新颖的比赛形式,使越来越多的人有兴趣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节目自播出以来,在观众中的反响非常好,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节目从内容、形式以及价值观导向等方面的创新,是其产生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本文地址:https://www.kongchanyikao.com/gl/1648.html

相关专业

相关文章

相关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