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18910974517
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 艺考经验

编导艺考视听基础:声音

艺考经验 2021-07-14 13:50:57

电影的声音由人声、音响、音乐三部分构成。这些声音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任何方式组合使用。很多情况下,声音来自于形象,与形象同步;同样,声音也可以脱离其来源,与形象起对照作用,或者作为意义完全独立的来源而存在。本期小编就带各位艺考生走进声音的世界

一、  

人声语言包括对白、旁白、独白。对白就是人物的台词。在某些方面,语言在电影中可以比在文学作品中更复杂。台词是通过演员说出来的,人的声音比白纸黑字更能显示细微的差别。不同的演员对同样的台词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对白:就是影视剧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是影视中使用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内容,几乎每部电影都有对白。
2、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

3、旁白:是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自述、议论和评说。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情感色彩上更为客观,以叙述情节、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旁白分为两种:角色和非角色。角色的旁白就是叙述人在故事中,但是能超越叙事情境,如《中国合伙人》三个主人公各自对两位朋友都有回忆性的叙事旁白。非角色旁白是叙述人根本不在影片中出现,只是在向观众讲述自己知道的一段故事。《红高粱》是非角色所回忆的爷爷的故事

4.解说:多用于非叙事形式作品之中,常见于纪录片。作用在于解释画面里没有的信息,给画面定性和明确主题方向。
例:《中国》

5、无声:又叫做静场,相当于声音的定格,强调着某一时刻的心理冲击,在表现能力上有时胜过最强大的音效。
例:《拯救大兵瑞恩》开头,米勒队长被炮火震聋了双耳,枪林弹雨的战场只剩下激荡战火,电影画面也随人物的耳聋暂时失声。

6.其他人声的运用
群众杂声往往作为环境音响的一部分来处理。在安东尼奥尼的《蚀》中,证券交易所的场景里,特别强调了在证券交易过程中的各种人声,故意将音量处理得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使观众从心理上同女主人公一样有一种不能忍受的感觉。

二、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又称为动效,主要作用是产生某种气氛,但也能成为影片含义的确切来源。音响效果的音高、音质和速度能够强烈地使听者产生紧张的感觉。那种拖长的、尖利的噪音可以使人精神失常。在电影中,高亢的声音常常用在有悬念的场景中,尤其在高潮之前或高潮中。另一方面,低频率的声音庄重、深沉,会用来强调场面的庄重或严肃。低沉的声音也能暗示焦虑和神秘,一个有悬念的场景经常会以这种声音进入——随着场而进入高潮而逐步提高音调。

音量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响亮的声音让人感觉坚强、紧张和带有威胁性,而平静的声音给人体贴、犹豫和软弱的感觉。对于速度来说,速度越快,越容易让人紧张。
影视音响通常按类别可分为:动作音响、自然音响、环境音响、机械音响、军事音响、特殊音响等;根据表现特点又可分为现实音效、表现性音效、超现实音效和外部音效。

1、现实音效:场景中观众自然而然期望所听到的所有音效。可以给人物编码,给场景增加悬念,并影响观众的潜意识。
  例:《七宗罪》节拍器


2、表现性音效:虽然是现实的,但经过变化处理的声音。
  例:《巴顿 芬克》

3、超现实音效:外化人物的内心思想、噩梦、幻觉梦境或者愿望。
  例:《巴顿 芬克》

4、外部音效:明显不属于场景里的音响效果声,具有主观色彩。
例:《闪灵》

音响效果对于再现时空的真实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是不真实的。日本电影《裸岛》通篇没有对白,却并没有失去现实的真实感。海浪声、划船声、水在木桶里的荡悠声,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真实的声音复现了大海孤岛上一家人艰辛的生活。《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战争场面,丰富的战争声音和自然界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再现了伟大战役的狂暴和惨烈的真实,甚至比真实还真实。那些精心制作的有丰富的声音质感和多层次空间感的音响声造就了电影时空的真实感。

《裸岛》通篇没有对白

声音把形象扩大到画面的范围之外,画面以外的声音使画框以外的空间得以发挥作用。在影片《红色沙漠》中,导演有意让各种工业化的声音充斥着主人公所在的房间,使人始终处于工业噪音的包围中,观众即使没有看到这些声音来源的形象,也可以想象整个外部世界的混乱繁杂。

《红色沙漠》人被工业噪音包围

在悬念片和惊险片中,画面外的音响效果更能引起观众的焦虑,因为人往往更害怕看不见的东西。影片《凶手在我们中间》里,谋杀者是根据他在画外的口哨声被辨认出来的

画外的声音经常可以充当画面叙述的补充,丰富画面的信息量。例如影片《蓝色》中的一个段落,镜头一直停在女主人公的脸上进行特写,画外传来男主人公悄然走近的声音,而这个声音的出现给女人带来的感受完全反映在女人的脸上。男人从画外伸进一只手放在女人的肩上,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男人走进的镜头,而我们看到的是男人对这个女人在心理和精神上的重要性和重量感。音响效果也用来起象征性的作用。在布努埃尔的《白日美人》中,叮当作响的铃声伴随着女主角的性幻想。在伯格曼的《野草莓》中,梦中的心跳声成为死亡的警告。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脚锤的声音响彻夜晚的大宅,成为获得恩宠和荣耀的象征。在埃尔马诺·奥尔米的《工作岗位》中,音响担负起反讽的功能:主人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家大公司争取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感到特别幸福,而影片最后一个场面是年轻人激动的面部特写与一台油印机越来越响的单调声音交织在一起。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中的午夜电话铃声和电视的雪花噪声,反复出现,反复刺激,诱发出入们潜意识深处的恐怖。音响效果可以用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活动。在影片《罗马十一时》中,熟练和笨拙的打字机的声音,展现了所有等待考试的女性的不同心态,打字机的声响敲击着失业者急切焦虑的心绪。影片《普通人》中,愤怒的母亲和儿子闹矛盾,把自己为儿子准备好的早餐扔进了垃圾桶,垃圾桶桶盖摩擦的声音体现了她的愤怒和激动。音响效果有时可以代替音乐,在希区柯克的影片《牙买加客栈》中,风声代替了音乐;在他的另一部影片《救生筏》中,海浪代替了音乐。在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中,歌舞段落的音乐常从现实声音里抽取出来,工厂机器压膜的声音、火车车轮的声音,通过剪辑直接变成了节奏感非常优美的音乐。

像绝对的静止一样,绝对的沉寂在一部有声影片中往往会引起更大的注意。沉寂的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真空——种即将发生某种情况的暗示。在阿瑟潘恩的《邦尼和克莱德》的结尾处,邦尼和克莱德在公路上停下来要帮助一位朋友(告密者)修车,这位朋友一直趴在货车底下。影片很长一段时间持续着怪异的安静,这对恋人有所预感,交换了先困惑后焦虑的目光,忽然,灌木丛中响起警察的机关枪声,这对恋人应声倒地。

在黑泽明的影片《活着》中,年老的主人公被告知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被吓呆了的老人踉跄地走在街头。此时影片无一声音,周围一片不真实的寂静。当他几乎被一辆疾驰的汽车辗过时,周围忽然响起了城市繁忙的噪音,主人公这才被拉回到充满生气的世界。

三、音  

音乐是高度抽象的艺术,是所有听觉艺术中最富感染力的艺术。音乐进入电影后,不仅具有一般音乐艺术的共性并且以其自身的特点成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电影音乐不是独立的音乐,它和人声、音响共同构建了电影的声音。

1.音乐大体分为:
1)有声源音乐:画面中出现的声源所提供的音乐,也称为画内音乐客观音乐,逼真性、现场感较强

《站台》穿插了大量时代性流行音乐

2)无声源音乐:大部分剧情片都有无声源音乐,画面中未出现声源的音乐,也称为画外音乐主观音乐,主观性、概念性较强。

2.音画关系
1)音画同步: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音乐情绪与画面情绪基本一致,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完全吻合,这是最常见的音画关系。
2)音画对位:包括音画并行和音画对立两种。音画之间形成对位关系。音画并行是指音乐不是追随画面的具体内容,也不是出于对立状态,而是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空间。
3)音画对立:音画对立是指是画面与音乐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及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是音乐具有寓意,从而深化主题。如影片《现代启示录》中飞机轰炸渔村的段落:直升飞机里播放着瓦格纳歌剧,在雄壮的音乐中,飞机如钢质的群鸟在蓝天中翱翔,飞机群摆出各种错落有致的阵势,歌剧声和飞机轰鸣声交相呼应;当音乐渐进高潮的时候,直升机来到村庄上空,女高音高亢的乐句引发最高潮的爆炸,之后残酷壮丽的战争一直在女高音的伴唱下进行。战争的残忍雄性被瓦格纳的音乐充分挖掘强化出来,使这个段落成为酣畅淋漓的经典视听段落。

《现代启示录》美军听着优美的古典音乐轰炸越南村庄,讽刺越战的荒诞

影片《2001遨游太空》中,兽骨被抛向太空,化为一艘太空船在黑暗的宇宙里漫游,而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那充满生命希望的优美旋律一直伴随着黑暗中孤寂无望的太空船,无情地预示着人类未来的悲凉。

吴宇森的《变脸》的最后激战段落,警察冲进房间,男主角为了使在场小男孩免受惊吓,给他戴上耳机听音乐。画面上充斥着爆炸,子弹横飞,男孩听的却是优美舒缓的乐曲,在这样的乐曲中,厮杀的敌对双方像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起舞。音乐的使用为这个司空见惯的动作场面带来了丰富而独特的气质。

同样,音乐也可以抵消画面中原有的场面气氛,形成某种嘲讽的对比,场面气氛甚至因为音乐被颠倒过来。《邦尼和克莱德》中的抢劫场面往往伴随着活泼的班卓琴演奏的音乐,使这些紧张的场面产生一种相对轻松和有趣的感觉。

在库布里克的《发条桔子》中,罗西尼的歌剧《偷东西的喜鹊》那优雅而诙谐的序曲成为邪恶的打群架场面的伴奏,不协调的音乐削弱了真实感;而一个粗暴攻击和强奸的场面用歌舞《雨中曲》的调子来伴奏,使整个场面显得荒诞不经。

4)音画错置:声音与画面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画面上所表现的是正在叙事时空中正在进行的动作,而声音所表现的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反之。
例:《广岛之恋》


《广岛之恋》

3.音乐的其他作用
有些乐曲可以暗示年代、地点、阶级和种族群体。在美国的西部片中,常有带西部特色的简单的民歌曲调出现,这些曲调令人怀乡伤感,往往使用一些特色乐器,像表示哀伤的口琴,或者用六角手风琴来演奏。

在一些反映苏格兰地区故事的电影里,苏格兰风笛成为标志性的音乐,如《勇敢的心》。许多意大利电影以抒情的、非常激动人心的旋律为特色,放映了这个国家的歌剧传统。有些电影则干脆选择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流行音乐或流行歌曲作为配乐,这些音乐常常起到非常重要的主题提示作用,比如德国电影《莉莉玛莲》中对著名的二战时期的歌曲的使用;

香港影片《花样年华》中的上海流行歌曲和粤剧、京剧;香港影片《甜蜜蜜》中的邓丽君歌曲。表达电影的特定时间背景和年代氛围,流行音乐常常是极有效的方式,因为每个年代的背景都有相应非常鲜明的音乐和歌曲作为标识,像《阿甘正传》里的音乐。再如,英国影片《猜火车》中大量使用的锐舞音乐、迷幻音乐和毒品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

《甜蜜蜜》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贯穿影片始终

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叙事预示,特别是在剧情上不允许导演提醒观众为某一个事件做好思想准备的时候。例如:希区柯克常给一个表面简单的场面配上令人焦急的音乐,其实是在警告观众做好思想准备,有的时候这些警告是虚惊一场,而有时这些警告引爆丁骇人的高潮。当演员的表演必须是平静和克制的时候,配乐可以喻示他们内心隐藏的感情。

不协调、不和谐的现代音乐往往引起听众的焦虑感,这种音乐往往看起来并无旋律,甚至可以像一连串不规则的噪音。安东尼奥尼的电影《蚀》、《奇遇》和《红色沙漠》的音乐就有这种引起焦虑不安的感觉。

许多电影音乐的主题都由电影故事的主题来确定。电影音乐往往表达一个或多个主题建构,根据主旋的变奏在影片中有意味地重复出现。比如在《大路》中,音乐的主旋律是女主人公用小号吹出的忧伤曲调,引起观众注意到她的纯洁而且是令人悲哀和担心的单纯。这个主旋律在后来的配乐中经过变奏和精心修饰,表明即使在她死后,她的精神影响将依然存在。

《美国往事》的电影音乐堪称电影音乐中的经典,全片的音乐主题有两个:友情和爱情。友情为主,爱情为辅,友情主题以钢琴为主,辅以弦乐和木管乐器的长音和弦,充满了回忆和思绪。友情的少年主题,变奏为进行曲式,配乐用的是排箫和口哨,少年时主题曲活泼欢快、青年变得沉稳,老年则显忧郁。这一主题曲在全片间断出现了16次,反复凝聚为一个友情主体贯穿始终。爱情主题以女性的浪漫曲或以女声吟唱来表现,用弦乐的长音和弦衬托,只有在女主角与男主角相遇的时候才出现,共出现过9次。两个音乐主题交相对应、对比,友情显得比爱情更珍贵。片中的男主人公为了友情失去了爱情。反复多次出现的两大音乐主题在全片的奏鸣曲式的结构中,整合为一个完成的情绪——即对友情和爱情的无限眷恋,在往事的追忆过程中对生命的哀伤和彻悟。

电影音乐的音响化和音响的音乐化是电影声音的独特创造。在电影声音的设计中,常利用音乐和音响在声音属性如音高、音色、节奏、力度上的相似性,使之互相模仿,形成协奏或相互转化,产生比纯音乐和纯音响更丰富、更复杂的听觉效果。

在《精神病患者》一片中,多次用小提琴G弦尖厉的高音代替女人忽然面对凶手的惨叫。在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中,多次用现实环境中的机器响声、火车轰鸣声代替音乐。

《黑暗中的舞者》现实环境中的机器响声、火车轰鸣声代替音乐。

以上是一些电影视听元素的基本概念,在了解了这些元素的基本规律和用法以后,在观影中要尝试用这些元素对电影的视听段落作读解,分析出各种信息,并了解这些信息的组合方式,和这些组合后面导演的创作意图。这是视听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

影视对白语言使用常见错误

1)语言喧宾夺主,使用过量,冲淡视觉表现力;
2)语言陈词滥调,缺少真诚,强调说教,缺少沟通与共鸣;
3)语言缺乏个性,缺少新鲜感,缺乏时代特征;
4)语言太过矫情,辞藻华丽,缺少口语化表达。

 

 

本文地址:https://www.kongchanyikao.com/gl/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