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18910974517
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 编导戏文

编导艺考即兴评述:滴滴又出恶性事件,责任必须永远在线

编导戏文 2021-07-25 11:37:31

编导类的艺考中有一项重要的考试环节,播音主持专业称之为即兴口语表达,编导艺考称之为即兴评述,所谓的即兴评述就是给你一个话题,然后让你有1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有的编导类院校会更短),最后表达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期小编列举了一个话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艺考生和编导艺考培训机构。


前车之鉴犹在耳边,不幸事件再次发生。在郑州空姐遇害案发生3个多月后,温州乐清近日再次发生“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令人心痛。目前,公安机关已将有重大作案嫌疑的犯罪嫌疑人抓获,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涉事企业“滴滴出行”也已宣布将在全国范围下线顺风车业务;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单位第一时间约谈滴滴公司,责令全面整改。

双病缠身,滴滴须内外服药

滴滴以新兴技术和创新模式给出行领域带来变革,但这样的独角兽带着天然的缺陷。一切以利益开始,以高额的补贴,低门槛的进入,大规模地吸纳司机,以优惠的乘车价格和便利的网络服务吸引乘客,先迅速抢占市场再说,而缺乏相应的安全体系和预警系统建设,自身就是带病出生,所以出现了三个月前的空姐遇害事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滴滴承诺整改,措施主要针对车主审核和社交化功能,包括隐藏双方头像、关闭评论、引入车主人脸识别、在APP中增添紧急求助按钮等具体改动。然而时隔三个月,顺风车又出命案。试问,滴滴平台整改效果何在?由此可见,滴滴一系列的安全升级在这次事件中形同虚设。

在这桩案件中,面对受害女孩朋友的数次求救,滴滴客服出于隐私保护政策不能向个人提供车牌号,直到晚上6点多,滴滴才将嫌疑人信息提供给警方。滴滴平台和警方信息沟通的延缓,很可能导致错过了受害人获救的最佳时机。

回溯这些恶性案件,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和失守,都是造成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当滴滴客服接到报警及求救信息,如何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给警方;面对受众巨大的网约车平台,是否可以建立相应对接报警处置机制,而不是困在隐私条款约束和信息对接不畅的死结中。

今年511日,在滴滴空姐遇害案过后,交通运输部官微发布了一篇题为《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的文章。文中指出:一些网约车平台公司在发展壮大之后,不是将必要的社会责任扛在肩上,而是挖空心思地侵害司机和乘客利益。网约车企业是运输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要承担承运人责任和相应的社会责任。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不是“流量”或“估值”,而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显然,没有便捷和安全的双提升,就没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真正保障用户出行安全,不仅需要“技术加持”,更要求网约车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从机制和发展战略上给“安全加码”。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一部分,必须将公共安全放到首位,然后才谈得上体验感与便捷性。

此外,在面对新技术所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职能部门和监管机构,在相应的配套机制和管理思维上还远远滞后,保障机制还没有跟上。在个人隐私与公共秩序、安全问题上如何协调处理和快速反应,不仅是单纯一个平台需要面对的问题。社会管理的思维需要从企业到监管部门、执法机构同步前进。

滴滴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公司,但其市场优势地位反而造就了懈怠心态,缺乏自我变革的动力,而大公司病又导致了反应迟缓。如果试错是用血的代价,那么这样的错允许一而再,甚至再而三吗?这起悲剧再次敲醒警钟,滴滴是该服“药”了。不仅要服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这帖药,同时,有关部门还应亮出更强有力的手腕,让它吃药。(via钱江晚报)

网络平台不能只有“资本思维”

防止悲剧重演,平台企业是最重要一环。此次案件中,平台企业之所以饱受诟病,就在于事前没有及时处理与涉案司机有关的投诉,事中在与报案人和警方沟通时显得拖延、消极。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每一项决策和行为都要考虑成本、收益,本无可厚非,然而面对人身安全这样的底线问题,企业“每天会接到大量电话,无法短时间内核实并作出回应”的理由却不能成立,只一味提高赔偿金额却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后必然是悲剧重演。安全是所有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所构成的一系列“0”前面的那个“1”,一失全无。

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企业拥有大量用户、掌握海量数据,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调配能力与其它类型的企业不能同日而语。这一方面使得平台企业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一处细小的产品设计都可能影响到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另一方面,也让平台企业在个人消费者面前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强的议价能力,消费者有时面对“临时加价”“同意免责条款才能使用”等单方面要求也不得不“点头”。这两方面特点决定了平台企业必须肩负起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加强自我约束,始终对公众诉求保持敏感,不能仗着自身体量大、用户多就任意挥霍用户信任。再大的企业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票投出来的,失去了对生命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敬畏,网络平台的用户规模再庞大、商业模式再讨巧、算法分配再新颖,也终将行之不远。

近年来,从网络送餐平台背后的黑厨房问题,到电商平台屡禁不止的假货困境;从共享单车无序投放扰乱公共空间秩序,到移动支付引发的安全风险,如果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只是一种极端情况,那么新兴技术衍生出的新模式、新业态实际上为监管部门带来更广泛的挑战。当新事物、新模式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重构了权利义务关系,需要我们及时对监管模式和规则设定进行调整、更新,以重建责任框架,消化新的社会风险。

这次滴滴顺风车事件提醒我们,随着各种新业态新经济形式的迅速崛起和壮大,单靠政府很难建立密不透风的风险控制体系,需要互联网企业同样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网络平台打破了行业的边界、形成了资源的整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突破行为的边界、法律的底线;互联网催生了技术的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资本思维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只有各社会主体共同达成维护公共利益的共识,担负起肩头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才能把风险拒之门外。

新经济如何成为好经济?这是互联网经济向前发展绕不过去的必答题,也是今天社会治理的思考题。100多天里连续发生的悲剧,不仅是受害者家庭不能承受之痛,也是对涉事企业最严厉的敲打,对监管部门最沉重的警醒。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尽快采取措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via人民网)

时隔三月,又一个姑娘命丧顺风车司机之手。这次,人们对滴滴顺风车的信任怕是再也难以挽回了。在商业上,滴滴这些年可谓大获全胜。只是身体跑得飞快,灵魂却显然完全没跟上。屡次发生的恶性事件并不是顺风车这款产品的原罪有多么深重,其问题是出在滴滴平台的运营上。机械冷血的运营理念,使每个生命不过是一颗待拧的螺丝钉,和别的螺丝钉没有不同。生命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任何时候都不容挑战。这起案件虽是极端个案,但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但愿这次血的教训能成为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后的一次拐点


本文地址:https://www.kongchanyikao.com/gl/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