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18910974517
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 编导戏文

编导艺考影片分析之《城南旧事》

编导戏文 2021-07-24 16:32:57


《城南旧事》

从小说到电影的“同”与“异”

80 年的少年儿童电影中,《城南旧事》是较为独特的、值得研究的一部,无论是影片的题材、主题、演技、摄影 还是音乐,都值得一说,本期小编分析的是它从小说到电影的“同”与“异”,感兴趣的艺考生们和编导艺考机构可以收藏慢慢看哦~

电影《城南旧事》较好地继承了小说《城南旧事》的精神气质,在改编中紧紧抓住“淡淡的哀 愁,沉沉的相思”这一主题,对原小说进行了删减与集中,进行了富有创见的再创作,因此,《城南旧事》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是成功的,这种成功 不仅来自于改编中的“同”而且也来自于改编中的“异”,而这种“异”也恰恰说明了从小说到电影 的改编需要勇气和智慧。


 改编中的“同”
《城南旧事》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成功,源于 导演与作家的艺术气质和艺术追求的相近。无论 是作家林海音,还是导演吴贻弓,他们的内在艺 术气质都表现出诗化的、散文化的特点,即在小 说和电影中注重对情境的刻画和情绪的营造,而故意淡化故事情节,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叙述视角相同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城南旧事》 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即以“我(小英子)”的眼 睛来看待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 界。在小说叙述中,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具有极 深的意味,因为,在“在第一人称叙述中,第一人称‘我’既涉及进行故事讲述的叙述者,即叙述自 我,同时也涉及作为故事中人物的自我,即经验 自我。就聚焦而言,第一人称叙述既可以作为叙 述自我事后所认识与理解的讲述出来,也可以通 过经验自我在经历中的更为有限的眼光叙述出来。”

在电影《城南旧事》中,从头至尾的叙述视角 也是主人公小英子的视角,导演吴贻弓在《〈城南 旧事〉导演总结》中说:“比如,我们注意到英子的 ‘眼睛’的贯穿作用,我们就尽力使摄影机的‘视 点’符合英子的心理,全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英 子的‘主观’镜头,全部采用较低角度拍摄,从内 容上说,基本上做到凡英子听不到、看不见的东 西都不在银幕上出现。比如文学本中闪回秀贞对 思康的回忆,宋妈对小柱子、小丫头的回忆等等, 都无保留地删去了。

2.叙述结构相仿

《城南旧事》 小说版和电影版在叙述结构与 模式上均采用散文化的叙述风格,即不追求故事的跌宕起伏和波澜壮阔,而是追求叙述的散点透视,体现出对于生活的淡然采撷。可以看出影片的结构颇具匠心。导演吴贻弓排除了通常电影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的叙事结构,而以“淡淡的哀愁,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三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这三段故事分别 为:“疯女人秀贞的故事”、“小偷的故事”、“吴妈 的故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主人公英子的心 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创造出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抒情方式与叙事节奏相似

小说原作采用“一唱三叹”的抒情方式,而导演吴贻弓给电影《城南旧事》定下的整体基调亦为:“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导演在实际拍摄中采用了“艺术的 重复”的手法。吴贻弓在《〈城南旧事〉导演总结》中提到“艺术的重复”,包括景的重复,音乐和音响的重复,节奏的重复,叙述上的重复。通过以上的艺术手法,导演较好地传达出原 小说中的韵味, 如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表现为 “空镜头”的大量使用。而电影中的音乐及开头略带沧桑的画外音,更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如电影中开篇为李叔同填词的《送别》这首歌曲,加上那略 带沧桑的女声旁白,奠定了整个电影的基调和氛围。影片中大量“长镜头”及缓慢的“推拉摇移镜头”的使用,也为电影 的舒缓、散淡的艺术风格增色许多。


改编中的“异”

从小说到电影,必然会有改编,而这种改编 中的“异”恰恰体现了小说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微妙差异,对这种差异的研究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电影化改编问题。

1.情节故事的删减与人物设置的变化

小说《城南旧事》一书中包括5个短篇小说, 5个短篇小说各自成篇, 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联系点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英子,用她的所见所闻串联起 5 个短篇小说,共同构成老北京城南生活的画卷。但是电影《城南旧事》在进行再创作时,对已有故事进行了压缩,变为了三个故事。电影版的删节,原因很多,这里主要从电影本身的容量来说。基于对电影时长和节奏的考虑,导演吴贻弓选择了3 个最富有代表性的故事,用90分钟集中、典型地叙述了原小说中的核心情感和理念。同时,电影全长一个半小时左右,需要故事情节更紧凑,人物形象更鲜明集中。因此,在人物设置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在电影中,删去了“兰姨娘”与 “德先叔”两个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故事,人物关系更趋集中。

2.人物心理与性格描写上的差异

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心理与性格更复杂,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心理与性格更单纯。
如电影版《城南旧事》中删去了这些人物性 格的复杂特点,使得人物性格更单一、更集中,如 电影中小英子 “我” 的爸爸的形象就是宽厚、慈爱,对妻子、对孩子都一往情深,并且还暗中帮助积极要求进步的有为青年,最终英年早逝,留给观众的是对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父亲形象的深 深留恋和怀念。电影中妈妈的形象则是贤妻良母,与自己的丈夫恩爱有加,对自己的女儿关怀 备至,在丈夫去世后担起生活的重担,带着孩子 走向新的生活。
通过这样的改编,导演呈现给我 们的是丰富而又集中的情感世界。以上的这种差异恰恰说明了电影与小说这两种艺术表 现形式各自的优劣,它们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在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应该按照电影的表现需要进行裁剪和再创作。《城南旧事》从小说到电影是一个改编成功的个案。导演吴贻弓在充 分尊重原作的前提下,既通过视听的方式保留了小说中的主要特质,又通过删减、集中强化了小说的艺术内涵,当然,也在某种程度上减损了小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也是小说改编电影中一个不可避免的方面。


本文地址:https://www.kongchanyikao.com/gl/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