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18910974517
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 编导戏文

编导艺考影片分析之《百鸟朝凤》艺术特色分析

编导戏文 2021-07-24 16:22:19

《百鸟朝凤》这部影片讲述了新老两代唢呐艺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映射出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影片分别从人物性格、视听语言和意象情境的这三方面表现出两代唢呐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期小编分析了这部电影的艺术特色,编导艺考生们快点看过来。


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影片中对人物形象塑造从传统文化的守护层面可分为三种类型,对应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一是焦三爷,对于唢呐技艺的坚决维护;二是游天鸣,作为师父钦点的传承人对唢呐有着特殊感情;三是蓝玉,唢呐于他只是过往,不会阻碍他随着时代向前的步伐。
倔强执拗的焦三爷,传统文化的维护者,人称“唢呐王”的焦三爷,对唢呐的热爱超越一切,对徒弟看似严苛却心怀暖意。焦三爷的眼中吹唢呐不仅仅是挣钱养家的职业,更是对文化的传承。正如焦三爷自己所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焦三爷最后一次吹“百鸟朝凤”时身体已经撑不住,焦三爷依然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唢呐这门技艺的精魂,他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吹奏了一曲“百鸟朝凤”,看似是极力维护了唢呐匠的最后一丝骄傲,实则是在坚守传统文化的最后防线。
淳朴的游天鸣,是传统技艺中的彷徨者,相比于焦三爷的固执坚守,游天鸣显得犹豫而彷徨。当年拜师学艺是被父所逼,梦想学习“百鸟朝凤”也是为遂父所愿。虽然他在日后的勤学苦练中爱上唢呐,但那种爱多少也掺杂着些许命运被“绑定”的无奈和对脱离“绑定”的彷徨。例如,当所有人都劝他时代不同了,希望他放弃唢呐时,他的回答是“我对师傅发过誓”,这句话表现出对师傅的深情,他除了肩负发扬唢呐文化的责任感之外,也包含着自己对命运被唢呐绑定的无奈。焦三爷去世时,他独自在师傅坟前吹奏《百鸟朝凤》。恍惚间看到师傅拍手叫好后表情的“无力回天”,师傅起身摆手离开。这个背影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唢呐艺人的无奈和孤独,甚至看到了唢呐文化注定被时代抛弃的悲剧命运。
善于变通的蓝玉,物质世界的追求者蓝玉是焦三爷的另一个徒弟,电影对于蓝玉的描述并不算多,但却是三人中最“接地气”的那个。对唢呐技艺有更高的悟性的他之所 以没能得到师傅的最终认可,就是因为唢呐对于蓝玉而言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生活才是全部,所以他不会成为传统文化的坚守者。所以蓝玉凭借自己的天资聪明,做事灵活,在现实生活中过得潇洒自在。


 有感染力的视听语言

电影开篇运用全景展现了广阔、质朴而天然的八百里秦川,游天鸣和父亲走在其中,导演善于运用原生态的画面,村头的石磨、田垄、山头,焦三爷手里的旱烟,师娘的纺线机等显示了传统生活的质朴,也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父亲对儿子吆喝声、投掷石子,严格的父亲形象已经映入眼帘。见到焦三爷时,逼着儿子下跪,递给焦三爷烟时因小洼滑到等都表现了游本盛对自身唢呐愿望的急切之心,从侧面展现出了当时唢呐文化的尊贵地位。天鸣长大成人之后,“唢呐文化”却随着时代的进步黯淡下来。当游本盛看到儿子擦拭箱子里的唢呐时,他生气地踢开,“你现在还守着这堆破玩意干啥?”从执意让儿子学唢呐到眼前的不屑行为的转变,既反映出民间技艺与现代社会的格格不入,也反映了人们渐渐遗忘这种民间传统技艺的无奈之情。一个火车迅速从远方驶来的画面冲击着人们的内心,暗示着现代文明的进步,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侵蚀。
背景音乐与电影情节、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的发展息息相关,为电影起到 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天鸣第一次出完活回来探望师傅,焦三爷借着酒劲给天鸣讲述唢呐辉煌史,尽显大势已去的无奈。焦三爷用最宝贵的唢呐给天鸣吹奏,背景音乐响起,观众沉浸其中感受焦三爷“把唢呐曲吹到骨头缝里”的精神。影片中焦三爷生气时把二师兄外出打工的行李抛洒一地,二师兄跪在地上 捡起,焦三爷负手离去。这时的背景音乐使焦三爷内心的愤怒和无奈表现的一 览无余,这其中有对“唢呐文化”即将失传的愤怒,也有对唢呐已无法使徒弟 们有更好的生活而无奈。焦三爷拼命为窦村长泣血演奏《百鸟朝凤》,这时的音乐将人物性格的倔强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更形象的展现出来。
旁白在这部影片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能够使观众轻松了解故事背景,更 使电影显出真实感。“父亲从小就梦想做一个唢呐匠,因为没有师傅肯收他,他就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强迫我来圆他的梦。”电影开篇的旁白使观众理解主人公去学唢呐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心愿。“今天是焦家班传声的日子,所谓 传声就是唢呐班班主确定接班人的仪式,它传的不关是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更 是一种荣耀,它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好的肯定。”说明天鸣已经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了,得到师傅的肯定,认为他也会像自己一样用自己的生命把这唢呐保住并传承下去。把旁白与镜头语言相结合的叙事方法,体现出导演对影片完整性的表达。


寓意深远的意象表达

无情的雨,影片中师傅让徒弟把自己养了多年的牛卖掉给游家班置办新家伙。此时的雨声滴落在脚下的石板上更加刺耳,不仅展现出“唢呐文化”的处境悲凉,也暗示焦三爷对“唢呐文化”的急切挽救之心。同时这场雨也预示着焦师傅无力挽救的病情,“唢呐文化” 的没落,师徒两人都已有心无力。
悲凉的残阳,师傅坚持为德高望重的窦村长吹奏《百鸟朝凤》,最终还是没有抵抗住病情的肆虐,在喷完血迹后依然坚持演奏这首曲子。这个画面结束后一抹残阳在焦师傅的脸部叠现出来,不仅预示着唢呐这种传统技艺传承令人担忧,也暗示了焦师傅的生命已到黄昏。
生生不息的“百鸟朝凤” 作为唢呐曲目之最,《百鸟朝凤》在影片中有着特殊意义,不仅是对德高望重之人的肯定,也代表着“唢呐文化” 的精髓。影片中的窦村长曾经为村民打过日本鬼子、绞过土匪,带火庄人们修水库,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才配在葬礼上享用《百鸟朝凤》奏乐。在这里这首曲子无形中成了世人一生功过的评判官。与之形成反衬的是查村长的丧事上,他们子孙多出钱殷切恳求焦师傅吹奏《百鸟朝凤》,但被焦三爷拒绝。“百鸟朝凤”是一生只演奏一次的曲子,只为德高望重的人而奏,是对于人性道德品性的隐喻。
影片借助唢呐技艺的兴亡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尴尬困境,歌颂了唢呐匠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依然坚守传统文化的精神,这种坚守值得尊重。就如同村上春树在小说中形容的那样,并不是所有一切都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在那时,有人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拥有能坚定地相信某种东西的自我。这样的信念,不论多久也绝不会毫无意义地烟消云散。

本文地址:https://www.kongchanyikao.com/gl/1526.html